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简称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强国”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支撑。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未来,金融机构如何充分的发挥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值得持续关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督管理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表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必须要做好两方面:一是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二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从机构体系上来看,一定要对机构的职责定位、目标功能做出更加明确的界定。因此,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从目前的“大”转向做优做强。
另有业内人士向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的表述也反映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该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头羊”。
另一方面,会议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进行定调。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实际上强调严格把关金融牌照审批,旨在防范风险。据悉,近年来相关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金融牌照的审慎监管,严格股东资质审查,筑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防火墙;同时提出,严格规范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推动金融机构业务牌照分类分级管理。
会议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地发挥长期资金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和投资机构。
要想打造中国一流投资,需要公司多方面的能力建设。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证券公司要自觉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使命,引导金融资源向科学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同时要增强投资银行的行业理解及价值发现能力、尽职调查能力、资产定价能力,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进行业务研判,提前布局重点行业,挖掘培育更多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有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推荐上市。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表示,面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龙头金融机构需要发挥多元融资服务,以助力全面注册制之下的实体经济服务质量。故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业高水平发展的责任及作用更大,预计证券行业龙头相互协同、强强联合的趋势或越来越明显,以实现竞争优势互补,提升金融机构整体效益,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的服务质量。
近年来,证券行业的投行综合业务能力有一定提升,头部券商马太效应凸显。根据最新出炉的三季报,中信证券今年前三季度以52.58亿元的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排名第一,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均超过20亿元。
会议强调,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多种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对此,一位地方银行高管接受证券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我们更有信心了。”他认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房地产和地方政府业务并非洪水猛兽,决不能妖魔化,也不适宜基于悲观假设高估两类业务风险,而要看到房地产业务的新模式、政信业务的新空间;另一方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年内一揽子化债政策密集出台,均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
在有序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的同时,银行业继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靠前发力,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我们在向制造业、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转型,这个定力是比较坚决的。”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会议指出,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相较之下,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到“要促进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对于有关保险业有关要求的表述调整,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表示,与上次金融工作会议相比,此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对保险业提出要求。
郑伟谈到,这要求保险业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做好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工作,更好地防范和减少各种风险对经济和社会的负向冲击,减轻经济震动,增强社会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表示,此次会议延续了以往对保险行业的重视,强调保险业在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功能。面对经济社会新形势新变化,保险业在未来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重要内容。保险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高质量的保险业作为有力支撑。”郑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