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BC报道,美国AI搜索独角兽Perplexity,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已确定进入最后阶段,完成融资后其估值将飙升至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0亿元),是五个月前估值的三倍,成长速度令人咂舌。
而身后,却是一群90后为主的年轻人。其中三人构成的创始团队,囊括了IOI金牌得主;曾经在谷歌、OpenAI工作过的天才程序员;以及AI科学家。成立于2022年8月的Perplexity,专注于搜索领域,目标是取代谷歌,甚至被称为“谷歌杀手”,融资疯狂。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无疑是AI创业潮中最生动的写照——几位志同道合的高学历年轻人,动辄干出估值十亿百亿的公司。
其中最年轻的是1994年的印度裔小伙Aravind Srinivas,他在印度理工学院分校获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后,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期间他先后在 OpenAI、DeepMind和Google实习。毕业后,Aravind加入 OpenAI 研究语言模型和扩散模型。
直到2022年夏天,AI创业风起云涌,Aravind也跃跃欲试。和大多数初创公司一样,Perplexity源于一个产品创意,Aravind发现谷歌常常给不了他想要的结果,而且搜索过程过于繁琐,于是他决定自己打造一款能够直接生成答案的搜索引擎,甚至想超越谷歌。
Aravind的想法与Denis Yarats不谋而合,两位曾因相似的研究兴趣结缘,发表过高度相似的论文,他们都认为未来的搜索应更高效。而Denis 曾在微软Bing、问答网站Quora、Facebook担任AI科学家。
另外,Aravind和Denis还拉来一位华裔少年——Johnny Ho。Johnny从12岁开始有效学习编程,2012年还在上高中的他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中,罕见地取得满分获得冠军。之后Johnny被哈佛大学录取,毕业后在美国最大的问答平台Quora工作。
至此,一支创始成员集结完毕。2022年8月Perplexity正式成立,立志做打败谷歌的AI搜索引擎。不过当时这想法在天使投资人眼里像天方夜谭,所以他们只好曲线救国,先把理念落地成一个To B的产品,初代答案引擎也仅仅在内部使用。
简单来看,Perplexity AI就是建立在大模型之上的AI搜索应用。有别于传统罗列网页式搜索,而是通过利用AI工具,提供经过提炼总结后的答案,并附上出处。
比如,当我们输入一个问题,它会先把问题拆解成几个关键词,用这些关键词上网搜索,再将搜索出来的结果通读后,综合起来形成一篇可读的报告,而且还带有图片生成功能,可按照每个用户搜索内容和结果生成图片。可以说,Perplexity颠覆性地改变人们信息搜索习惯——一旦人们习惯了一步得到答案,就没有耐心去翻阅夹杂广告的传统链接了。
更加“聪明”的Perplexity AI上线万访客,随后每个月都数倍增长,今年Perplexity AI迎来爆发——Aravind 宣布Perplexity AI每周处理的查询量已突破1亿,意味着从单月看,整体查询量已经接近4亿次。就连黄仁勋都被其吸引,一度称“每天都用Perplexity AI搜索信息。”
2022年9月,产品还没有上线,Perplexity就获得31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2023年3月,公司再获256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达到1.5亿美元。
进入2024年,Perplexity融资变得更频繁,估值水涨船高。1月,Perplexity完成由IPV领投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7360万美元,估值达到5.2亿美元。而在长长的投资人名单中,英伟达、大数据公司Databricks,以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前推特副总裁Elad Gil、前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等大佬都出现了。
几个月后,Perplexity又完成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为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多名老股东跟投,另外孙正义旗下的软银远景基金二期也出现在投资名单中。此时,Perplexity的估值达到30亿美元。
最新一次,则是Perplexity宣布完成了由IVP领投的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相比于年初,身价增长了16倍,估值达到90亿美元。
据外媒统计,目前Perplexity的单人搜索频次是谷歌的3倍左右,预计在2024年底月活可能达到1亿水平。对此,英伟达副总裁乔纳森·科恩直言:Perplexity将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投资人押注AI搜索的未来。而Perplexity正是在这场AI竞赛中雄心勃勃、规模较小但充满希望的公司之一。它的独特在于,并不专注构建多用途大型语言模型。相反,它借鉴了世界上最大科技公司之一的做法,专注于一种特定的产品:搜索。
梳理外国媒体报道,Perplexity刚启动时就只有寥寥数名员工,发展至今也只有不足50人,目标是到今年底扩增到60人。如此以来,几十名员工便撑起了超600亿估值,年入数千万美元。
“几个人,1家公司,一年收入上亿元”这样的创业故事在AI创业时代似乎真的变成了现实。正如蚂蚁集团前CEO、阿里巴巴前合伙人胡晓明所说,数字化时代,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
今年9月份,一家成立仅三个月的AI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宣布融资 10 亿美元。据了解,此公司仅有10位成员,估值却高达350亿人民币,创造了又一AI造富神话。
可以看到,这波AI创业潮大多采取小而精方式,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一两个优秀的大脑抵得上千军万马。”
目之所及,国内AI融资也十分火爆。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智谱AI等明星企业频繁传来大额融资消息,估值短时间之内突破百亿。在AI投资最火热的时候,各大机构都在争先恐后争抢明星AI项目的入场券。
AI估值泡沫,摆在了眼前。其实这一幕在创投历史中似曾相识,曾经的AI四小龙也在热潮中崛起,一年融三四轮,融资金额动辄数亿十亿。但登陆证券交易市场之后,估值一落千丈,泡沫散去。
今年8月,谷歌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haracter.AI,相比于其估值的高点,这一收购价已是腰斩。即便如此,市场仍然认为谷歌给出的收购价已严重高于Character.AI的真实价值。因为曾经的高估值在公司真实的业务报表和收入面前不堪一击。
对此,高盛曾在最近的报告中提醒,科技巨头计划未来几年在AI资本支出上花费1万亿美元,但基本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可见的成果来证明这些投入是值得的。
查看往期精彩新闻资讯,请按秘籍操作,版主是按照手机号码的开头数字模式排版的,有你的手机号码前三位吗?很有趣哦(~0~)
【158】《是中国VC和创业者太笨吗,为什么硅谷和纽约的VC创业者不怎么需要FA?》
【156】《某女VC暴强经历:被骗2.3亿一声没吭默默承受,最后平和的赚回来20亿》
【152】《50后阎焱、60后沈南鹏、70后张磊…15位顶级投资人背后的学历大揭秘》
【133】《沈南鹏:如果投资人只有3%的意愿投你,也要用100%的努力去说服对方》